真实案例分析:泵车支腿箱撕裂
更新日期:2021-10-19 浏览量: 0
-
某国外品牌泵车前、后支腿均处于全伸状态下进行泵送施工,当布料杆位于右前方,且处于水平全伸状时态时,下车架右前支腿的伸缩箱根部发生撕裂故障。发生撕裂后,支腿箱体根部的底板及其下部的箱体脱落,致使右前支腿整体失稳后滑出,支腿的水平伸缩缸被拉断,右前支腿由此失去支承能力,使该泵车失稳并发生倾覆事故。
支腿结构说明
由于泵车支腿采用X型结构,前支腿为二级伸缩结构,支腿插入下车架支腿箱内。后支腿为摆动打开,通过销轴与下车架铰接,再通过支腿摆动缸实现后支腿的摆动展开。泵车下车架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回转平台。泵车泵送作业时,前、后支腿全部打开,将泵车支撑起来,才能回转布料杆进行布料作业。
下车架下部设有副车架,副车架主梁与汽车底盘连接,支腿箱两侧为竖板,竖板下面设有底板,底板下采用箱型结构,以提高底板的刚度,开裂及脱落的部位为底板及下面的箱体。
支腿开裂原因分析
1、未对小裂纹进行处理
经过对焊缝开裂情况勘察,初步判断在故障发生前,支腿箱与下车架搭接的焊缝已经出现不同程度开裂。且根据裂纹锈蚀情况分析,这些开裂发生在不同时间,即此次焊缝撕裂非脆性断裂,而是日积月累的出现的疲劳断裂,开裂初期未对裂纹及时修复。
2、焊接存在缺陷
根据已开裂及未开裂焊缝形状判断,部分焊缝成形较差,甚至个别区域焊缝存在虚焊。起加强作用的贴板与主板周圈并未发现焊缝,初步判断属于漏焊,造成贴板与主板发生分离,并未起到有效加强作用。实际检测发现,很多焊缝熔深较浅,致使两个钢板母材未能达到必要的对接强度。
3、支腿应力分布不合理
观察脱落的下侧搭接箱体结构,发现箱体贴板与主板发生翘曲现象,说明贴板与主板未能形成有效整体。在泵车工作时,支腿应力传递到支腿箱后,应沿着竖板分流至下车架,再传递到底板和贴板上。如果出现弯曲变形,底板、贴板和竖板的焊缝不是拉应力,而是弯曲应力,会使贴板受力撕裂。
4、支腿刚度不足
下侧竖板的刚度不足,没有利用周围箱体的刚度将搭接应力分散开,减弱了搭接刚度,使搭接区域的受力过大,造成搭接区域的焊缝出现应力集中。
修复方案
焊缝修整
为避免常规修复方法中拆卸下车结构等繁琐工序,我们将泵车支起,仅将支腿和伸缩缸拆卸,在车体下方进行修复。将原支腿箱体断裂后的剩余部分切削打磨,加工成规则的阶梯形结构,根部打磨成过渡圆角,底板切削打磨至副车架主梁上,即将新增钢板与其对接,焊缝设置在主梁上。
选择焊材
选择型号为SLD70级焊材,该焊材的强度等级略低于母材,这样焊缝的韧性更高,抗氢裂的性能更强,且焊缝中的残余应力更低,有利降低层状撕裂。
焊接方法
相比单侧焊缝,设计成双侧焊缝可减小焊缝根部的应力集中。设置焊缝时应避免单侧焊缝,采用双侧焊缝。焊接前,清理焊缝及周围30m m 范围油渍、污渍,保证母材露出金属光泽。焊前采用火焰加热的方式预热焊接部位,预热温度150~200℃,预热长度不低于焊缝长度,预热宽度为焊道两侧50~70mm 范围。
-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